欢迎光临神州雅海文化艺术院网站 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 企业用户  
网站首页 | 雅海动态 | 品牌丛书 | 雅海院刊 | 雅海院报 | 雅海折荐 | 作品年展 | 雅海阵容 | 书画展台 | 雅海赛事 | 年度征稿 | 诗道论坛 | 杨枫实录 | 路城实录 | 留 言 板
 
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艺术院公告
·本院第四届任职公告
 《匠乡雄师》作者傅敏简介
      傅敏,本名付有增,1967年出生于太行山区红旗渠的故乡——河南林州。小学毕业后,当过农民,呆过工棚,穿过军装,自学完成大专学历。1989年从部队转业,先后从事电视转播、文化宣传等工作,现为林州市新闻中心文化工作室主任,安阳市作协会员、散文协会理事,北京《咖啡月光》杂志签约作家。
   傅敏自幼爱好文学,18岁开始动笔写作并向当地广播站投稿,从事写作20余年来,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山西日报》、《河南日报》、《河南青年》、《青年之声》等报刊媒体刊发播出诗歌、散文、小小说、报告文学上百篇。主要代表作品有电视剧《夙愿》(中央一套、八套播出)、电视电影《许东仓》已面世,2007年出版个人文集《耘之痕》,多篇作品在国家、省级赛事中获奖,部分优秀作品结集出版。
 傅敏著报告文学集《匠乡雄师》题词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题词
 时任国家司法部部长邹瑜题词
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高登榜题词
                 
时任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题词
        时任国家建设部副部长干志坚题词
 
 傅敏著报告文学集《匠乡雄师》序


                         《匠乡雄师》序

   太行山,万岭纵横草树繁茂。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林州,就掩遮在这万绿丛中。
   我熟知林州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被誉为“人工天河”、“中国水长城”的红旗渠,二是林州遍布全国各地的民营建筑企业。红旗渠让林州的农业焕发了生机,林州农民的用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建筑业作为林州农民的一份传统产业,林州人依托这份产业改善了生存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无论是红旗渠工程的修建,还是建筑业的兴起,都充分彰显出林州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协作奉献的可贵精神。在这面精神大旗的招展下,一批一批的林州英杰走出大山,以精湛的技艺和超人的胆识,在外面的世界里叱咤风云、干事创业。这其中就涌现出一大批建筑英才,他们以不凡的身手,优秀的业绩,为红旗渠故乡争得了荣誉,为红旗渠畔的林州人树立了良好形象。
   由于工作的缘故,不断接触林州的建筑企业家和农民工以及他们的建筑工程项目,对他们恪尽职守、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由衷地敬佩。其中,一些优秀企业家靠他们打造的建筑精品捧回了国家最高建筑奖鲁班奖和土木工程大奖詹天佑奖,拿回了各地颇具权威的建筑奖杯,企业在建筑市场拥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由此,我觉得这支来自红旗渠畔的建筑队伍不可藐视,这股来自乡村的产业力量不可低估,他们的发展前景很广阔。
   近期,一部反映林州市采桑镇建筑产业历史的书稿《匠乡雄师》让我有幸阅读,通过作者傅敏优美、隽永的文笔和较成熟的写作技能,让我对采桑这个“建筑之乡”的这份传统产业有了更全面更具体的了解,从而也验证了我对林州建筑业和建筑经营者的认识。
   采桑镇地处浅山丘陵区,当地又缺乏可以开采和利用的自然资源,这里的人们为了摆脱贫穷,谋求富裕的生活,通过几代人持之以恒的拼搏进取,最终把一门养家糊口的匠技发展成为一门产业,并把这门产业做成了一个当地的经济支柱,采桑工匠也成为林州“十万建筑大军出太行”的排头兵。这个产业的形成过程本身就体现出了红旗渠精神的实质和精髓,也更加凸现出当地人民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
   《匠乡雄师》所展示的虽是一个乡镇一份产业的发展历程,但她也是林州人拼搏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一面镜子。透过《匠乡雄师》,我认为,能对采桑建筑业林州建筑业有一个更具体更深层的了解,对于红旗渠精神是一个零距离的触摸,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国为民富而无忧,民为国强而安康。作为一份传统产业,采桑的建筑业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繁荣,离不开国家亲民富民的政策,更离不开当地政府正确的引导和扶持,当地农村也正是在改革开放这样的大环境中才旧貌换新颜,发生了根本变化;当地农民也因此摆脱了贫穷,走上了致富路。同时,由于这支农民建筑大军形成的强大力量,为建筑领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繁荣了建筑市场,对我们国家和我省的大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希望《匠乡雄师》一书的面世,能在记录这支队伍光辉历史的同时,鼓励鞭策更多从事这一产业的建筑工作者、经营者,以书为鉴,全身心投入,为国家大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

                                                                                                 河南省建设厅  何雄

 傅敏著报告文学集《匠乡雄师》后记
 
留住一些美好的影印
  当《匠乡雄师》的书稿暂时画上一个句号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句号只是一个段落的界定。因为这之前,这支英雄之师历经沧桑磨难,走过蹉跎岁月,屡建功勋,战绩显赫,创造了许多奇迹和神话,将这一份产业发展壮大成了现在这样令人欣慰的状况;也因为这之后,这支英雄之师为这份产业能有更广阔的前景,他们还会面临风雨、经历坎坷,也还会在发展壮大这份产业的进程中建功勋显战绩。在继往开来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匠乡雄师》所能及的,也仅是这段历史大篇章里的一个段落而已。
   搁笔之际,我一直在琢磨写作《匠乡雄师》这本书的意义,最后还是有些欠准确定位在一个层面上:那就是通过我这支笨拙的笔,把这支英雄之师在为发展壮大建筑产业进程中一段历史的影像浓缩成一种形态,以文字的形式存储在时空的片库里,不论是现在或以后,人们在翻阅回顾这段历史时,他们能及时直观地点击到这一段落的记载。在这个时间的单元里,我所能做的是一个记录员、摄像员的工作。但首先承认,我不是一个十分称职的令大家满意的记录员、摄像员。
   在编写《匠乡雄师》的过程中,我们历时一年有余,先后深入采桑的乡镇机关、田间农户,三番五次地远走郑州、太原、天津、北京等采桑建筑企业集中的城市,采访人数200余名,从一定意义上说,对采桑半个世纪以来的建筑历史整体感受了一遍。
   感受其一:不容易。所谓不容易,就是通过采访那些可亲可敬的建筑老人、建筑老将、建筑功臣和建筑经营者,深深地感受到,这份产业能在磕磕碰碰、起起落落中成长壮大到现在的状况,能发展成一个地方的经济支柱,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为,也不是一代人两代人所能促成。
   感受其二:不简单。采桑的地理位置偏僻和自然资源的匮乏,决定了采桑人必须走出山外去寻觅开拓理想的生存空间,他们义无返顾全身心地投入,通过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拼搏进取,终于铸成了一个稳如大山的依托,开拓出了一条赖于生存适宜提高生活质量的途径。令人敬佩的是,走进《匠乡雄师》里的这些建筑精英们、建筑将士们,他们以惊人的胆识、举止,在摘取至尊荣誉、创造辉煌业绩、开拓市场、谋求更大发展的同时,始终没有淡薄对家乡故土的情怀,尽其所能为建设家乡履行着一份责任和义务,采桑因为他们的艰辛耕作,无私奉献,才显得更加亮丽迷人。
   感受之三:不松懈。在常人眼界里看到的是企业家们事业有成后的风光富有,但在事业有成的背面,布满了艰辛、熬煎、汗水、泪水,闪动着拼搏进取、执着追求、锲而不舍、迎击市场的身影。《匠乡雄师》所摄取的只是他们创业进程中的一个小小的页面。他们肩负着振兴产业的重任,怀揣着永不褪色的红旗渠精神,用实际行动告慰着家乡父老,展示着红旗渠传人的风采。
   在书里书外会留下些遗憾。采桑镇的建筑企业遍及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施工企业达300余家,我们依据镇政府、镇建筑公司推荐的知情人士和企业精英进行了采访收录,但由于企业分布广泛,信息掌握不十分全面,在采访上可能会错漏下一些建筑精英;由于一些建筑精英忙于事业数次联系未能采访成功。这些都或多或少地会影响书的质量、份量和容量。
   需要感谢的是,在成书过程中,我们单位的领导、同事、打字排版的工作人员,为促成该书出谋献策、出力流汗;在成书过程中,采桑镇的领导、镇建筑公司的同志及机关里的工作人员在主题策划、资料搜集、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笔者前去外地采访时,得到很多友人和采桑老乡的倾力相助,如郑州的宋广明,太原的徐海昌、王新奇,北京的王仕强等,还有为该书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任安林、郭爱德、房其清等友人,在采桑镇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在此,说声“谢”字有些太轻,我想最好的感谢就是,当这本书面世并受到人们的好评,以此来认可我们的付出。此时,我的心很温暖,因为《匠乡雄师》的编创,让我感受到匠乡人的质朴厚道,也让我感受到新老朋友炽热的友情和强烈的心灵穿透力。
   需要提示的是,因为写作者捉襟见肘的写作水平,会在书中留下一些斑痕或错缺。但我想,匠乡雄师的显赫战绩和可贵的创业精神,会冲淡因斑痕或错缺导致的不悦情绪,让您紧随着这支英雄之师的鲜艳旗帜走近并接纳《匠乡雄师》。
   但愿《匠乡雄师》能叩响你心灵的一扇窗门,让你通过《匠乡雄师》从一份产业的形成历史中获得一些启示和收益。
                                                                                       傅 敏
                                                                              2007年7月于林州
 
 傅敏著报告文学集《匠乡雄师》辑名目次

· 傅敏著报告文学集《匠乡雄师》第一部 匠乡雄师
· 傅敏著报告文学集《匠乡雄师》第二部 创业风雨录
· 傅敏著报告文学集《匠乡雄师》第三部 太行石歌
 
 傅敏著报告文学集《匠乡雄师》编委会名单
特邀顾问   查 敏 何 雄
顾  问   王春安 王崇来 侯长增
主  任   郭明生 郝增江 张云峰 郭顺兴 常中元
       唐兴顺 郭虎江 李志国 王 宏 付怀庆
         郝增昌 秦明昌 王太江 王立新
名誉主编     万福生 秦太宏
主    编   傅 敏
主编助理     张长青
副  主 编   宋俊才 李怀增 郭钢生 张庆华 呼德山
         常富昌 侯玉树 闫贵法 郭海生 李山海
         刘会江 赵增江 呼用山 付向羽 赵爱书
         郝顺昌 刘相洲 郭林吉 王海发 冯海斌
委    员   宋万增 冯成吉 李中林 宋宝玉 王保金
         宋新民 王会明 王云洲 郭长洲 郭晓辉
         董秋生 王建生 付金周 付贵生 王一大
         秦交成 崔林顺 王卫东 常广增 秦名芳
         呼海洲 宋广明 郝金喜 赵明书 路建德
 傅敏著报告文学集《匠乡雄师》目 录



 
关于本院 | 投稿邮箱 |
Copyright (c) 2005-2024 www.chinayah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艺术院
通联:北京市通州区武夷花园牡丹园26—161—2C 邮编:101100 电话:010-89527251 手机:13264206542 QQ:597301913 电子信箱:szyh2002@126.com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3368号 京ICP备14037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