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神州雅海文化艺术院网站 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 企业用户  
网站首页 | 雅海动态 | 品牌丛书 | 雅海院刊 | 雅海院报 | 雅海折荐 | 作品年展 | 雅海阵容 | 书画展台 | 雅海赛事 | 年度征稿 | 诗道论坛 | 杨枫实录 | 路城实录 | 留 言 板
 
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艺术院公告
·本院第四届任职公告
 《追逐梦想——刘如哲和他的月啤集团》作者张海生简介
作者简介
   张海生,1963年8月出生,河南省博爱县人。现为博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局局长。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诗刊》、《文艺报》、《作家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章近400篇。曾出版诗文集《雪飘本命年》、散文集《岁月印痕》(合著)。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张海生长篇报告文学《追逐梦想——刘如哲和他的月啤集团》序


追逐梦想的原动力是无声的大爱
  
——序张海生长篇报告文学
《追逐梦想——刘如哲和他的月啤集团》

杨 枫


  何为“原动力”?辞海云:“产生动力的力。”那么,张海生所著的这部长篇报告文学的主人公刘如哲和他的月啤集团“追逐梦想”的“原动力”是什么?笔者驾驭阅读之舟,徜徉在张海生激情之笔伴着5年的心血酿造出“追逐梦想”的浩瀚之海,不由惊诧地发现,这“追逐”的“原动力”竟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浅显而深奥的“爱”!
说它“浅显”,不必释义谁都能理解;说它“深奥”,做起来则不是浅尝辄止的事。爱家乡、爱乡亲、爱员工、爱事业、爱祖国——可以说这是刘如哲“爱”的全部内涵。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无声的大爱”作为“原动力”,刘如哲对“梦想”的“追逐”,才有始而无终。
  说它“有始”,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当村里“竹货生意”因滞销而走投无路的时候,刘如哲竟另辟蹊径,寻觅到创建啤酒厂的解困之路,从此他与啤酒行业结下不解之缘;说它“无终”,他创建的啤酒厂,历经30多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起起落落、曲曲折折,终于由原始的河南省第一家民营啤酒企业——博爱上庄月山啤酒厂发展壮大成如今拥有河南省月山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月山啤酒有限公司和遂平月山啤酒有限公司三个啤酒生产基地的河南月山啤酒集团公司后,还在不断地发展开拓……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飞跃,缔结出一则质朴无华、无形无声的箴言。笔者竭尽参悟,抽筋剥骨地觅其要义,那就是:无“终”生有!只有面对“无终”,才能无限抻长企业发展的韧性和耐力!还请刘如哲阁下、张海生文友恕在下不啻浅薄,如有所认同,我便为我能成为你们的“半个知音”而庆幸、而欣慰!作为一个企业,只有以“无终”为追逐不尽的目标,才能无限地延续和生发出企业的活力。笔者有一千个理由相信刘如哲对“无‘终’生有”的理解比我更加宽泛,更加透彻,因为我仅仅是纸上谈兵,而他才是久经企业沙场,深谙调兵遣将的老帅!2007年,正值耄耋之年的刘如哲,毅然打造出足以使事业兴旺发达的接力棒,这种胸有成竹之举,不能不说是高瞻远瞩的。我们欣喜地注目着信心百倍地接过刘如哲的接力棒的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永和正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为企业长足发展开拓更新的局面而不懈努力,去拥抱更辉煌的未来——这正是月啤集团的缔造者刘如哲的初衷和期望。
  “追逐”,是每个活着的人特别是胸怀抱负并为其实现而奋斗不止的人的客观和主观默契融合的一种行为。如果说刘如哲的“追逐”已成为历史并在不断延续,那么张海生的“追逐”则是以自己雄浑壮观的笔触再现刘如哲的“追逐”,为社会提供催人上进的传记式的蓝本,为月啤集团下一代领导班子,传输得以激励的要素,使刘如哲的“追逐”成为非延续下去不可的一种情结的标志性符号,使“追逐”通过“梦想”的现象,抵达“成真”的本质——这,无疑是必要的,功不可没的!
刘如哲的“追逐”,把目标锁定在他的月啤集团上——其雏形、其框架、其核心、其灵魂,其缘起、其发展、其壮大、其辉煌,刘如哲无不了如指掌。这是因为,这个企业的蓝图是从刘如哲的心底伸展下去、铺展开来的,这个企业的形象是在刘如哲的家乡矗立起来、延绵下去的。
  张海生的“追逐”,是把目标锁定在他的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上——其谋篇、其布局、其结构、其章节,其塑造、其立意、其审美、其主题,张海生无不以精益求精为准绳,几易其稿,在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观照上,把握得恰到好处。这是因为,这部报告文学是他肩头重任的组成部分,这部报告文学是他彰显家乡知名度的重要媒介。
刘如哲的“追逐”,是历经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锲而不舍的“追逐”,他的成就璨若无数饱经磨砺的珍珠;张海生的“追逐”是被刘如哲的“追逐”所感动所认同后的“追逐”,他的收获纯如一块精心雕琢的美玉。从某种角度看,刘如哲的“追逐”和张海生的“追逐”,形成了珠联璧合的文化景观;从某种意义讲,张海生的长篇报告文学是为刘如哲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月啤集团的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我们常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张海生艰苦卓绝的努力下,这“台”搭起了让全国乃至全世界了解和领略博爱县风采的窗口,那“戏”唱响了令博爱县上至官员和下至百姓的振奋与自豪的主旋律。
刘如哲的“追逐”,由起步到腾飞,是他作为一家企业的头雁,羽翼丰满的过程。如果用形象去诠释他双翅的内涵,应该是一只叫做“勇”,一只叫做“谋”。从理论上讲,操纵企业的决策人都应该有“勇”有“谋”,可这“勇”和“谋”一接触实际,却有着程度不同抑或是顾此失彼之分了。刘如哲的“勇”,是“大勇”;“谋”是“足谋”——我这样说是有充分依据的,其佐证,在张海生这部大作中俯拾皆是。不可否认,这部书是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值得一读能引起借鉴和共鸣的好书,是平民百姓喜闻乐见受到启迪的范本。
  张海生的“追逐”,由构思到成书,是他以本土的文化官员和作家的双重身份,凭借“责任”和“才情”的双翼,在书的群鸟中,啼鸣出时代的声音。
如果将刘如哲、张海生的家乡博爱县比作时代之鸟,那么,这鸟的双翼无疑是一只称作“经济”,一只称作“文化”的了,而刘如哲和张海生便成了为这双翼的丰满去插羽毛的一双配合默契之手,而我的序,则是在这双手的感召下,飘去的一枚小小的羽毛,如能为博爱县这只时代之鸟的翅膀,添一丝喝彩,也就心觉慰安了!
  刘如哲在“追逐梦想”,他的梦想体现在他缔造的月啤集团上;张海生在“追逐梦想”,他的梦想体现在他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上。刘如哲“追逐”的“梦想”,是一生的梦想,因为他决计将自己全部心血倾注在他一生“追逐”的事业上;而张海生“追逐”的“梦想”,则是一时的“梦想”,因为他的梦想不仅仅是写好这部书,他深感手中如椽之笔的沉重。然而,不论“一生”还是“一时”,这双双“追逐”是不乏相得益彰的。于是刘如哲的“追逐”和张海生的“追逐”交叉在时代的坐标的一个点上,便成为永恒!
  刘如哲的“追逐”,缘于爱;张海生的追逐也缘于爱。作者作为家乡一方水土养育的地方文化官员,能身体力行地写出大部头的长篇报告文学,而题材、人物、环境又无一不是遴选于家乡的这方水土,这足见他对家乡的爱是多么地深!多么地浓!多么地诚!多么地真!由此可见爱的力量是“追逐梦想”时空得以不断扩展的支撑,他焕发出来的原动力,是梦想之树得以长青的叶绿素。我们期望经久不息地看到,刘如哲和张海生的“追逐”,将孽出一茬接一茬希望的绿叶,将结出一茬接一茬收获的硕果!
  哦 ,说到底,这“追逐梦想”的原动力是无声的大爱啊!这种大爱刘如哲有,刘永和有,张海生也有,月啤集团的全体员工人人都有……
梦想成真靠追逐,
纵有挫折不服输,
大爱无声蕴动力,
腾飞万里展宏图!
  笔走序尾,吟诗感怀,待有缘谋面时挥毫书贈刘如哲、刘永和和张海生我有缘结交的三位朋友,谨以此深表敬佩之情!
是为序。

                      戊子年正月初一至初二于北京来风轩

               (杨枫,诗人、作家、评论家,《文心悟语》书系主编,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艺术院院长)

 张海生长篇报告文学《追逐梦想——刘如哲和他的月啤集团》后记


   经过五年多断断续续的耕耘,戊子年正月《追逐梦想——刘如哲和他的月啤集团》(以下简称《追逐梦想》)终于写完了最后一句。
   要说起写这个传记的最初意向,还要再往前推四年。那是1999年,时候月啤集团公司办公室纪理范爱红女士找到我要我帮助,公司联系一个作家,写一写老董事长刘如哲先生,当时我在月啤集团所在的乡镇月山镇干行政工作。我就和范爱红主任一块到省、市作协和党报副刊找了有关单位和个人商谈,但因种种原因没有达成共识,这样事情就放下了。
   到了2002年,月啤集团山西分公司开业前夕,我和董事长一家一同乘车前去参加开业典礼仪式,其间,总经理刘永和又提出了这件事,并提议让我来写。我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完成了这件事,既宣传了博爱又宣传了企业,也锻炼了自己宣传了自己,而这时,我已调到博爱县文联工作,正好适应,就答应了下来。
   从山西回来我就投入了工作。我认为,既然要写,就一定要写好。在与刘如哲老先生进行了一段长时间的谈话后,我才知道,刘如哲的一生是历尽坎坷的,他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的发展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他个人成长的道路,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后来我写到刘如哲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和建厂初期时,感触最深。这样,我搜集素材的范围就开始扩大,扩大到刘如哲所生活的豫西北地区博爱县这个范围,我查阅了《博爱县志》以及有关地方史料,走访了县里的有关人士,特别是刘如哲的同学、同事、朋友,得到了他们极大的配合。
   但是《追逐梦想》的写作并不顺利。第一,当时,我是博爱县的文联主席,有许多繁杂的事务性工作;2004年,我又到河南省文学院上了一年的创研班;后来又经历了两次工作调动,2005年调到县委宣传部任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肩上又担负起了很繁重很重要的具体工作,2007年再次调整为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化局局长,工作更加具体繁忙。除此之外,我还经历了近两年的腰椎肩盘突出疾病的折磨,并在治疗期间因食药导致中度肝损伤,转氨酶指数高达800多,不得不住院治疗。没有完整的时间来采访写作。第二,刘如哲生平事迹虽然很多,但几乎没有文字方面的记载,给我的资料收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要采访时间较久远的事件,被采访的对象都是靠大脑回忆,有关生活细节的搜集极其艰难。公司创建以后,由于缺乏规范的企业化管理,文字档案缺乏,没有详备、系统的文字记录,可参考的文字资料依然少得可怜,资料搜集也相当困难。我想文学传记的写出,不能仅仅给传主记流水帐。我只得下决心以大量的采记工作为基础,再进行筛选整理、加工利用。于是,我采访了月山镇上庄村的许多老人,特别是上庄村原支部书记、刘如哲的小学同学兼好友刘国祯老人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他为我提供了有关上庄村的许多历史细节和刘如哲童年、学生时代的生活细节,还谈了刘如哲的初恋。我还采访了刘如哲的大部分家庭成员,采访了月啤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有关中层人员,以及他身边的司机、通讯员等,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为我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生活资料。
   好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找不到写《追逐梦想》的灵魂。有一次我跟总经理刘永和通话,从他未接通的手机里传出了“有梦想,就会成功——月山啤酒”这声彩铃,我的灵感实然涌动了,刘如哲一生艰辛,童年、少年时代的苦难,青年时代的抗争,壮年时代的创业,为了什么?这一切不都是为了追逐富裕生活的梦想吗?好!就以此作为传记的切入点,作为这本传记文学的灵魂吧!

在《追逐梦想》的具体写作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把刘如哲和月啤集团的成长发展壮大过程放在一个相对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来写作。刘如哲出生于博爱县建县后的第三年,生活在豫西北地区,我始终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来回顾刘如哲的一生。通过他多姿多彩的人生,通过他人生中的坎坷磨难,折射出刘如哲的、也是我的家乡博爱县建县近80年的风雨沧桑,尽可能反映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第二、以事实为依据,力求真实。真实是传记文学的生命。我文中所写的内容除适当的文字加工,基本事件都是真实的。写刘如哲既写他的苦难,也写他的抗争;既写他成功的一面,也写他的低谷;还写了他在动荡的政治年代中遭受的精神折磨,写了他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他的无力无奈的抗争;更主要的是写他创办啤酒厂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三,进行适当的选材,以宏扬主旋律为主,使文字在企业的发展中不至于或者尽可能少的起到负面作用。
   由于这本传记是写当代,是写正在发生着的一段历史,书中的当事人大多都健在,所以按照老董事长刘如哲和现董事长、总经理刘永和的意见,尽量避免激烈的矛盾冲突。在某个时期有多个侧面的尽量选择既符合事实,有不至于突显激烈矛盾的那一面。比如,刘如哲的初恋剪掉,模糊了几个分厂管理方面的问题,特别是2005年企业的全面亏损,只做了粗线条的概括性叙述,等等。第四,突出刘如哲生活道路的曲折、创业的艰辛,以及追梦的过程。刘如哲是80年代初成长起来的中国第一代成功的农民企业家的代表,他从小失去母亲,倍受生活的煎熬,为了吃饱穿暖,他做许多梦,在刘如哲的青年时代,为了摆脱贫困,他曾经做小本生意,在动荡的政治年代,因露富而遭受责难,创办企业之后,他上下求索,摸索前进,历尽艰难,最后,把一个摇摇欲坠的作坊式小厂发展成一个具有几个亿资产的现代化大企业。最终,在他的带领下他的第十二组组民过上了现代化的小康日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在这里,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在动笔写刘如哲的时候,我太不懂得企业经营管理,对啤酒生产的知识知之甚少,这对我写作来说是个很大的障碍,所以在写作期间,我被迫阅读了几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著作,月啤公司也给我提供了许多有关企业管理和啤酒生产方面的书籍、杂志,使我受益匪浅。更多的是从刘如哲老人、刘永和总经理以及月啤集团高层管理人员的对话采访中学到了许多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说实在话,《追逐梦想》的写作过程,实际上是我学习的过程,是我思想升华的过程。在这里我要向月啤集团所有给我提供帮助的人表示感谢。
   在《追逐梦想》的写作、编辑和出版过程中,承蒙我的妻子陈杏花女士对我手稿的打印,我的好友王更保先生、张卫东先生的初校,还有博爱县金达印务总经理刘栋梁先生、靳枝枝女士在稿件的修改、整理过程中也都给了极大的帮助,特别是进入出版程序后,得到了北京雅海文化艺术院院长、作家、诗人、评论家杨枫先生的大力支持,并为本书写序。我在这里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追逐梦想》终于要出版了!
   借此机会,我衷心地祝愿
   河南省月山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更加繁荣昌盛!
   祝刘如哲老先生健康长寿!
   祝天下好人一生平安!                          

       
张海生
  戊子年正月初一于博爱县清化镇 
 张海生长篇报告文学《追逐梦想——刘如哲和他的月啤集团》大 事 年 表
   1930年9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博爱县月山镇(原上庄乡)上庄村。
   1938年4月8日(农历),母亲刘管氏因乳腺癌去世。
   1940年,父亲娶继母刘陈氏。
   1943年,闹饥荒,饿死人,险些被饿死。
   1945年8月,博爱第一次解放,就读博爱县完小,参加儿童团。
   1946年10月,在寨豁山区东仲水村就学。
   1947年5月,博爱人民获得第二次解放,参加抢救伤员,为伤员包扎伤口。
   1947年8月,结婚。
   1961年10月,任上庄大队12小队会计。
   1971年,到大队工程队任事务长。
   1976年,任上庄大队12小队队长,带领群众搞竹制品加工厂。
   1980年冬,找到土法生产啤酒的老师——孙希文,并着手筹建啤酒厂。
   1980年春,第一次到黑吉辽东北三省考察竹货市场。
   1981年6月22日,继母刘陈氏病故。
   1982年3月21日,博爱县上庄月山啤酒厂成立,日产3吨的啤酒厂投产。
   1983年11月,啤酒厂扩建糖化楼。
   1984年5月1日,6000吨啤酒生产线投入使用。
   1985年1月26日,父亲刘梦麒病故。
   1985年5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农民企业家”称号
   1986年9月,组织全队群众173口分两批游览首都北京。
   1987年,全组改工分制为工薪制,并对全组群众的住房、粮食供应、儿童入学、就医等,出台了一系列补贴和减免方案。
   1990年11月,成立“焦作市月山啤酒厂”。
   1992年2月,投资450万元扩建了万吨啤酒生产线。
   1993年10月,月山啤酒荣获国际法国酒类博览会金奖。
   1994年5月,被省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
   1994年7月1日,4万吨啤酒生产线奠基,并成立“焦作市月山啤酒(集团)公司”。
   1995年10月,赴德国、比利时考察。企业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大二企业。
   1997年,获省企业管理高级经济师、焦作市经营管理经济师职称,并被聘为博爱县人民政府经济顾问。
   1998年10月,公司晋升为河南省月山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辞去原公司总经理职务,任董事长。
   1999年7月,月山公司二分厂10万吨啤酒生产线动工。
   2000年4月,月啤集团举行办公大楼乔迁和10万吨啤酒生产线一期工程正式投产。
   公司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大一企业。月山啤酒被定为“中国名牌商品”。
   2001年春,着手筹建山西啤酒公司。
   2002年3月,山西啤酒厂投产,举行开业典礼。
   2003年8月,月山啤酒(遂平)公司10吨啤酒生产线奠基。
   2004年4月,月山啤酒(遂平)公司投产开业。
   2005年4月,董事长刘如哲荣获焦作市“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
   2005年4月,月山啤酒公司荣获“中国啤酒工业十佳企业”称号。
   2007年3月刘如哲辞去月啤集团董事长职务。
 
 
 《追逐梦想—刘如哲和他的月啤集团》封面
 
 作者张海生采访刘如哲
 《追逐梦想——刘如哲和他的月啤集团》题词
 《追逐梦想——刘如哲和他的月啤集团》目 录

 
 
关于本院 | 投稿邮箱 |
Copyright (c) 2005-2024 www.chinayah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艺术院
通联:北京市通州区武夷花园牡丹园26—161—2C 邮编:101100 电话:010-89527251 手机:13264206542 QQ:597301913 电子信箱:szyh2002@126.com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3368号 京ICP备140377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