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的孕育,无不经受风霜雨雪的侵蚀,酷暑严寒的考验。 经受风霜雨雪侵蚀酷暑严寒考验的“核”,是一颗挣扎破壳的“蛋”;挣扎破壳的“蛋”,飞出去又飞起来的,是那桀骜不驯的鹰。 我读乌庶民,在某种意义上,不经意就读出了“鹰”的内涵;这周身循环着蒙古族血液的汉子,花甲的年华,刻下了鹰击长空的轨迹—— 他就是鹰,不然,他的心怎会生出鹰的羽翼; 他就是鹰,不然,他的眸怎会有鹰眼的敏锐; 他就是鹰,不然,他的唇怎会有鹰喙的犀利; 他就是鹰,不然,他的性格怎会有鹰的勇毅…… 我说,《草原魂》就是乌庶民以心为笔,描绘出的一方天空,一片草原; 这天空和草原之间所囊括的时空尽管谈不上浩瀚,可足以令读者领略到乌庶民心灵之鹰展翅翱翔的人生真谛了。 提起乌庶民的创作,还得追溯到他那风华正茂的大学年代,羽翼未丰的他却敢于冲击文学创作领域。他衔现实生活的种子,播进他憧憬作家的梦,一经倾注他韶华的才情,便有一棵小树,郁郁葱葱地窜了起来——这,就是他的小说处女作《展翅高飞》。如果说乌庶民在文学创作的长空飞翔40个春秋后正面临厚积薄发的冲刺的话,那么《展翅高飞》便是他的起点,这个起点至关重要,它是这部处女集《草原魂》的胚胎。 面对乌庶民的“起点之作”《展翅高飞》和“冲刺之作”《草原魂》,冰心那富含哲理隽永深刻的小诗,在笔者思维的空间,如明信片般飘然而至: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心雨。” 是的,乌庶民是著书立说的成功者。他以自己“奋斗的泪泉”、“牺牲的心雨”交融而成的“志向的琼浆”,源源不断地浇灌他那一方方“稿纸园林”的同时,“心灵的田园”也得到了如饥似渴的滋润,这“木”已成“林”的漫长生长过程,昭示着“有志者事竟成”的哲理。 “成功”源于“有志”,“有志”赖于“践行”,而“践行”又离不开“坚持”。乌庶民的成功,不仅得益于“有志之人立志长”的价值取向,而且还得益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不懈韧劲。有句箴言叫“勤能补拙”,乌庶民“勤”而不“拙”,且具“巧”的天赋,这“勤”“巧”相加,不“锦上添花”才怪呢! 作者将本书分成《精短小说》、《纪实散文》上下两集,其绝大部分作品在报刊上发表过,足见他创作水准已达到公开发行的报刊认可的程度。一篇作品或一部著作,一但面世,便成了人类公共的精神财富,无论评论家怎样见仁见智地评论它,在实质的意义上都不会为其“增光添彩”,也不会令其“黯然失色”。其实,评论家也是读者,只不过是戴着一种特有的“眼镜”,有目的地观察而已。笔者是介于“评论家”和“读者”两可之间的“编辑”角色,时而戴上“眼镜”,时而摘掉“眼镜”,实在是为了充当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的初衷情不自禁而为。在此,我不想“王婆卖瓜”,这瓜是甜是苦,读者朋友,不妨随便扭下几个尝尝。好在这书每一篇都是独立之作,好比一根藤上的一串瓜,想扭哪个就扭哪个,倘若要想全尝个遍,暂且不要随便乱扭,最好是提起“瓜秧”,从“根儿”到“梢儿”依次扭之,你就会摸到乌庶民文学创作成长的脉络。如果你是刚起步的作者,抑或小有成就的作家,就让你的眼睛和心一起,循序渐进地贴近《草原魂》吧,你牺牲一点点时间,换回来的将不仅仅是创作上的借鉴,还有不可多得的人生启迪。朋友,你想“小舍”而“大得”吗?还犹豫什么,开卷吧! 笔者与乌庶民神交多年,他正直、坦诚、重义、惜缘的为人之道,勤勉、执著、严谨、求精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愿乌庶民这只草原的鹰,用其丰满的羽翼,在文学创作的天空叠印出他心中最美的憧憬!作序是成人之美的事,应作者盛情之邀,乐而为之,遂成此篇,是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