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神州雅海文化艺术院网站 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 企业用户  
网站首页 | 雅海动态 | 品牌丛书 | 雅海院刊 | 雅海院报 | 雅海折荐 | 作品年展 | 雅海阵容 | 书画展台 | 雅海赛事 | 年度征稿 | 诗道论坛 | 杨枫实录 | 路城实录 | 留 言 板
 
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艺术院公告
·本院第四届任职公告
      书号及CIP数据,绝对产生在出版社审稿批复之后。
      本院运作自费出书,分五种类型:①单行本(一书一号单独使用);②上下卷(两部书合用一个书号,适于一人所编或所著);③上中下卷(三部书合用一个书号,适于一人所编或所著); ④ 多卷本(多部书合用一个书号,适于一人所著);⑤丛书(5~10本合用一个书号,常规情况下每部有惟一的CIP数据核字号)。以上①②③④运作快捷,一般情况下可满足作者(编者)选择出版社的意愿,相对丛书而言,费用高些;而⑤费用相对低些,运作周期长些,因出版社要求全套书5-10本一并送审排版清样。 本院恪守保真书号,拒绝假书号出书。有诚意选择“保真书号”出书的作家诗人朋友们,请您信附5元索取样书及出书简章,只索简章信附2元,无资不复,请谅解。
     诚邀编书同道精诚合作,以加快丛书的运作周期以我方书号资源地利优势+贵方客户资源互惠互利,开拓双赢。如有诚意,请附资10元索样书若干及合作细则,无资不复,请谅解。
本院主办“雅海著书立说者沙龙”,凡有意成为该沙龙会员者请汇11元费用。享有如下待遇:①颁发“沙龙会员”永久序号卡;联系与投稿注明“序号”优先处理。②出过书者免费刊登自拟书讯(如附样书,可发封面)一次。③委托本院运作自费出书,享优惠;④凡出过书者寄样书可参评“当代著书立说成功奖”;⑤寄500字内作者简介入《当代著书立说者成功实绩选录》书典,成书后再通知购书,不购书不影响入书;⑥赠样书1册附简章,随时函告本院重要活动信息,赠有关报刊资料。
 本院运作出书   2011→2003    
 本院出书目录(部分)
· 《丛德君诗歌选》Ⅲ《面对昆仑》银河出版 ...
· 《丛德君诗歌选》Ⅱ《蹒跚情怀》银河出版 ...
· 《丛德君诗歌选》Ⅰ《大地大地》银河出版 ...
· 张卫彬《与文安一起成长》国际炎黄文化出 ...
· 陈俞敏《有些时候在等候》(银河出版社)
· 冯尧衷著《风雨同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 ...
· 何刚诗集《寻找桃花源》(光明日报出版社 ...
· 杨进汉诗集《守望乡土》(光明日报出版社 ...
· 米粒诗集《漂泊的岁月》(国际炎黄文化出 ...
·李希曾著随笔集《读书记》(光明日报出版社)
·张海生长篇报告文学《追逐梦想——刘如哲...
·张少林诗集《陌路踏歌》(光明日报出版社)
·邱继军小说散文集《命比纸薄》(光明日报出...
·傅敏编著散文诗歌集《布谷林州》(光明日报...
· 张德胜著《民歌民谣唱民心》(光明日报出...
· 夏运清著《青云斋走笔》(光明日报出版社...
· 张轩渊 张卓宁 张硕恒 张卓林著《笔走...
· 杨 枫主编《灿烂的星座》作家诗人25家...
· 魏兴波 罗国勤《军旅情缘》(光明日报出...
· 傅敏著报告文学集《匠乡雄师》(中国华侨...
· 于春芳著《刘英俊之歌》(华龄出版社)
· 冯宗敬长篇小说《师魂》(光明日报出版社...
· 罗国勤小说集《昆仑情结》(光明日报出版...
· 秋泉诗集《过街桥》(光明日报出版社)
· 彭学文《鸟语花香》(光明日报出版社)
· 于宪国《都是为了爱》(光明日报出版社)
· 杨静仪《十字路口》(光明日报出版社)
· 夏飞《羽墨集》(光明日报出版社)
· 橄榄腰《留美心路》(光明日报出版社)
· 乌庶民文集《草原魂》(人民日报出版社)
· 杨静仪诗集《云影梦羽》(人民日报出版社...
· 赵凡夫散文集《异域风情录》(人民日报出...
· 陈爱中文集《点点滴滴》(人民日报出版社...
· 张素粉诗文集《羞涩的月亮》(人民日报出...
· 刘伟顺文集《魏源故里访逸录》(人民日报...
· 藏广香长篇小说《红枫叶》(人民日报出版...
· 郑天送诗集《心泉吟》(人民日报出版社)
· 郑洪然著《郑洪然诗选》(人民日报出版社...
· 童玲散文诗集《我与水之间》(人民日报出...
· 杨枫主编《当代作家诗人群雕》(人民日报...
· 靳可轶编著文集《金梧桐》(人民日报出版...
· 彭学文著《有约黄昏后》(人民日报出版社...
· 肖人翔著《听见太阳说》人民日报出版社
· 思云著《山乡情仇》(人民日报出版社)
· 李俊卿著《雨打芭蕉》(人民日报出版社)
· 陈喜民著《金魂》(人民日报出版社)
· 张开宇著《风雨兼程》(人民日报出版社)
· 熊焰著《魏源研究成果集成》(人民日报出...
· 段和平著《暖热石头》(人民日报出版社)
· 钟新梅著《梅山民俗文化》(人民日报出版...
· 江绪宝著《骂詈语言研究》(人民日报出版...
· 汤志海著《情报战趣谈》(人民日报出版社...
· 代英夫著《代英夫散文选》人民日报出版社
· 温阜敏著《文学视野话语》人民日报出版社
· 王士俊著《赫鲁晓夫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大雅书系》(杨枫主编)第四辑五本之三张晓阳著文集《走进众妙之门》(杨枫作序并题写书名)



张晓阳著文集《走进众妙之门》
2011年12月出版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232085号

查验真假书号方法&《大雅书系》征集书稿启事

请您登录中国新闻出版信息网,网址:www.cppinfo.com 或在“百度”搜“中国新闻出版信息网”,点击首页“CIP中心”后可见右侧“CIP核字号验证”,在“CIP核字号”后白色长方形框内连续输入要查验的书版权页上“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号(××××年)第××××××号(将年份去掉括号,将“第”和“号”字去掉),再填验证码,再点击“验证”字样,即可见你的书“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这是合法真书号的惟一认证(凡出版社出版的书都可以这样查验,查验结果与所查的书印的数据不符的就是假书号)。
例如:
    作家出版社《大雅书系》第4辑5本(由本院院长杨枫主编,2011年12月出版)查验:

  1. 连续输入2011231815 查验结果是:马天晓著诗集《马天晓诗选》
  2. 连续输入2011231795 查验结果是:余文飞著《余文飞小说选》
  3. 连续输入2011232085 查验结果是:张晓阳著文集《走进众妙之门》
  4. 连续输入2011231793 查验结果是:曹国权诗集《五龙诗存》
  5. 连续输入2011232086查验结果是:王文华诗集《油菜花开的日子》

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艺术院院长杨枫承诺:恪守保真书号运作协作出书。
   作家出版社《大雅书系》套套相接连续运作,是作家、诗人、学者首选的品牌书系。有意者请随时联系。
    电话:010-89527185 手机:13264206542
    电子信箱:szyh2002@126.com QQ:597301913





 

“读”与“被读”,濡染着“金陵诗翁”的人生之秋
——读编张晓阳诗文集《走进众妙之门》随感(韵文乐章,代序)

杨 枫


A

笔者与“金陵诗翁”张公晓阳神交多年,尚未谋面。常于网络空间,切磋交流,来鸿去雁。晓阳兄年逾古稀,嗜书成瘾。写诗作文,如痴如幻。平淡里品味不平淡,平凡中彰显不平凡。
张公在读书,读出光阴与生命的呼唤;书也在读张公,读出血肉与灵性的纠缠;我在读张公的书,读出了张公文笔的精湛;张公的书也在读我,读出了我心灵的缺欠。“读”与“被读”,是一种相互的濡染,相互的借鉴。
谁观山谁就是山的“读者”,这种观点偏颇难免。当你“读”山的同时,山也正在“读”你,这种“读”与“被读”、彼此与此彼、相互颠倒的多重内涵,就连众家对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理解和诠释都有所忽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我说这种遗憾,就在于我们只仅仅强调了诗人读山观察角度的“横”“侧”转换,却忽视了“物我”和“天人”的牵连。你读万物的同时,万物也在读你,万物入你的眼,这眼是肉眼;你入万物的眼,那眼是天眼。
“众妙之门”,妙在何处? 叩其“门”可凭“肉眼”之仰赖;而解其“妙”倒要借助于“天眼”之恩赐了。若先无“肉眼”对这“门”的仰赖而生“叩”之冲动,也不会有“天眼”引领而入这“妙”之门槛。
张公晓阳时有“天眼”之光照亮“肉眼”而洞察到的灵感,因此才有了这部《走进众妙之门》的大著鸿篇。

B

所谓“妙不可言”,就是说能言之“妙”,其“奥”必减。

“众妙之门”,入“门”不易,出“门”更难。

譬如,”金陵诗翁”叩开易经之门,其视线,越陷越深,越深越陷,能出来的却是肉身,而心绪早已像乱麻一样,缠在易经的门闩。何以释然,惟有灵感。

张公理灵感不断,写出破译六十四卦之诗篇。可否感到:解“妙”之心高,难补笔墨表达之短?由此你不会不心存入“门”之幸、出“门”之憾。

类似的喜悦与愁烦相伴,你有,我也有,他和她也不会没有!怎能究其根源?

其实,“物我两忘”难忘,“天人合一”难合,这便是“人”的局限,“此事古难全”。

不过,“物我两忘”能做到暂忘,不必奢求永远;“天人合一”能偶知天意,也要感恩于苍天。

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究竟有何用?自己很难说了算!这便应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至理箴言。


C

晓阳兄在谋事,我也在谋事。谋了多少事?又成了多少事?很难数算。但我们时不时地遇到看来靠人为很难成的事,却意外的成了!它让我们感到在人的“谋事”之“繁”和在天的“成事”之“简”;同时也让我们尝到了在人的“谋事”之苦和在天的“成事”之甘。

天命不可违,我们在天底下生存,都有所体验,只是不在意罢了。人的劣性就是忘记了人与天息息相关。

“众妙之门”,乃天然存在的智慧之门。进入此门,才能沿“天道”登攀。

对于“众妙之门”的领悟,我与晓阳兄会有那么一些相通之点。但相通的是认知。对我而言,纸上谈兵,疏于实践,恰似“说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的翻版。而晓阳兄则不然,他勇于实践,才与“众妙之门”结缘。

至于“行”,能否真正迈进“众妙之门”,姑且不去苛求,也不必因遇隔阻难入而伤感。”金陵诗翁”叩了这“门”,也拉开过这“门”之环。更难得的是,他的奇思妙想,时常化作“电子眼”,向这“门”里窥探。扫描录像的镜头林林总总,通过他的主动和被动的理解滤化,镂刻成心灵的竹简,显现在有缘开卷者的面前——这借助于现代的信息工具返璞归真的过程,无疑是一种文化通感的交融和冶炼。“金陵诗翁”寻觅到了融会贯通之点,融合古今中外可取之料,炼出的自然是富于个性、别于他人、打上中华古国文化烙印的文化金砖。笔者以为,大著《走进众妙之门》就是含金量很足的金砖。不过,这些“金砖”摞在“众妙之门”的“门”里多少,“门”外多少,则需由旁观者的眼光去分辨。我这“手无寸砖”赤手空拳的旁观者,竟以“旁观者清”自居,奢谈“其然”,其实也很难道出“其所以然”的。

D

“发前人所未能发,言腐儒所不敢言”,借郭沫若评价王国维之语,表达笔者对“金陵诗翁”印象的肺腑之言。试看腐儒今犹在,笔下均可鉴;文人当有文人之骨气,文章当有文章之看点。为人要一卯一楔,恪守理念;作文要千化万变,强调内涵。“金陵诗翁”为人有涵养,作文有己见。己见非偏见,实乃他人想言未曾言、直言不便言、欲言不敢言,抑或难以表达无法言之见。

E

秦代焚书文革又重演,张公祖父留下的《观堂集林》24卷也未能幸免。“金陵诗翁”对书情有独钟,苦心痴恋。研焚书史,树读书观:“任弱水三千,我自取一瓢兮!博览群书,读破一卷。”“金陵诗翁”出语不凡!是的,“读破”基于“博览”——“博览”可用“厚积”诠释,“读破”可见“薄发”之内涵。

“金陵诗翁”读《四书》、《五经》、《三国》、《水浒》、《红楼梦》……思绪徜徉在今古之间,以叩询先贤之仰慕,去领悟天道之自然;拨心弦之音,化采蜜之蜂,翩翩飞于学坛、哲苑、诗野、文园。蜂与花相恋,正如君与书相伴,以蜜蜂之勤勉,采撷知识之甘甜。如此酝酿出诗文数百篇,洋洋几百万言。《天道、地道、人道》、《无奈悲欢触绪来》实乃散文之力作;《江南秋吟》、《沧桑百年泪和梦》可谓长诗佳篇。已出版诗集《西风秋雨瘦竹》,还有论著《现代企业价格管理纵横谈》;如今又有本书纳入作家出版社《大雅书系》即将问世,标志着张公著书立说更上一层楼,推向新阶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引自《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号召“文化兴国”,张晓阳做出了一介文人应有的贡献。


F

那祖父带来王国维面见作者之梦境,那作者采访王国维之场面,真乃通灵之笔,亦真亦幻!
巧哉!借王国维之口,道张晓阳之言;以张公之真言,道同道之忧患。笔泻调侃,令读者开眼;纸满心酸,令编者慨叹!

悲哉!曾几何时,钱潮冲击国学国粹,铜臭熏染文苑诗坛;

幸载!珍惜现在,党中央号召文化兴国,这是中华儿女的殷切期盼;

喜哉!展望未来,我文化强国立于世界之林,五千年的文化瑰宝当闪烁它应有的璀璨!

国学,华夏文化之积淀;国粹,历经时光之冶炼。炎黄子孙重任在肩,国学国粹薪火相传。


G

也许”金陵诗翁”正值古稀之年,有了秋的丰稔、秋的底蕴、秋的思索、秋的眷恋,本书均以“秋”字连缀而成《秋乐书香》、《秋窗梦忆》、《秋夜吟易》三卷。

人生苦短!诚如晓阳兄“昨日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的感叹。人生的秋天既有收获的一面,也有悲凉的一面。古人有“悲秋”之说,今人大多亦有同感。可是,如果肯去读圣经,并有信服的感动,这种悲就会随之烟消云散……

“金陵诗翁”秋天的累累果实,就承载在他以心为舵、以书为帆,划时间的流水、避惰性的险滩的文学之船。
那么,何处是彼岸?何以抵达彼岸?作者面临的求索,谁也无法回避。这是人生阶段性的困惑,也是生命终极的问卷。

留下的思考,有缘开卷的朋友,伴着你的见仁见智,可在本书中找到多维的答案……


H

综上所述,“读”与“被读”不仅濡染这位“金陵诗翁”张晓阳的人生之秋,也将你的人生之春、他(她)的人生之夏、我的人生之秋、抑或你我他(她)的人生之冬一并濡染。

吾以熟闻“一叶知秋”之语,套悟出“一书知四季”之言。“一叶知秋”的“秋”,所言的不是季节之秋的轮回;我所悟的“一书知四季”的“四季”,也不是时令“四季”之变换。

不了解张公的人,认为张公名不见经传,情有可原;了解张公的我,不说《走进众妙之门》与大家手笔不相上下,便有厚彼薄此之嫌。

“金陵诗翁”笔下,文羹诗肴可餐。若知个中滋味,在于细品慢咽。

至于我这个编者,无非是个搬放餐桌的角儿,诸位,请享用这套文化大餐……

 

辛卯年初冬与北京来风轩

 

(杨枫,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艺术院院长、法人代表。曾操盘运作图书200余部,应邀为作家、诗人、学者、官员、企业家专著作序40余篇。现出任作家出版社《大雅书系》统筹、主编。手机:13264206542 QQ:597301913 投寄书稿电子信箱:szyh2002@126.com 独立出书网站:www.chinayahai.com)

穿越在传统与现实中锻打人性
——读张晓阳的诗歌
张乾东


写长诗是一件吃力且很难讨好诗坛的事,这是诗人们的一个共识,纵观当今诗坛,写长诗者寥寥无几。短诗往往只需要一股爆发力即可得成,而长诗动辄成千上万行,结构的把握、意境的营造、哲思的提升、语言的力度、情感的连贯等诸多因素都有着不可预测性,写得不好,就是龙头蛇尾。新世纪以来,近些时日,诗坛老友,杨枫先生极力推荐张晓阳的长诗《秋夜吟易》,并表示这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长诗佳作,好久没有读到像样的长诗了,抱着好奇之心,我开始了对张晓阳的长诗之旅。

这首长诗共分128小节,长达1289行,可谓鸿篇巨制了。作者将这首长诗的题目取为《秋夜吟易》,我们读这首诗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诗歌有从易经里演化某些哲思的用意。《易经》,笔者并没有丝毫研究,但这并不影响我作为一个读者进入这首诗歌的意境。不论什么样题材的诗歌,都有他表达的主旨意义,我们只要追寻诗歌的脉络,总能体会到一首诗歌的美妙。《秋夜吟易》是从多角度、多方位来表达的一首长诗,作者有意让我们来来回回的穿越时空,在浓得化不开雾的诗歌意境里寻找诗性感动。整体上来看,这首长诗在主题的挖掘,形象的塑造,情节的设计,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都有一定的特色。他的诗歌语言掩映摇拽,多姿多态;他的诗歌意境纡徐荡漾,深沉悠远;他的诗歌风气雍容淡雅,令人向往;他的诗歌逻辑严密,论证周密,思想见解方面无不闪烁着灵智的慧眼。

传统与现实的碰撞

时下的中国,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美好时代,物质文明得到空前的发展的同时,人类本身的物质欲望也在空前膨胀,人们过多的将心思投入到物质世界,从而导致精神世界的沦丧。因此现实下,只要有点良知存于内心的人来说,都看得出来,这个社会已经变得严重畸形化。传统与现实正处在一个激烈交锋的位置,我们能够感知到,一些传统的东西在死死挽住那些失落的文明,而现实又在毫不示弱的将传统拉进荒漠。中国人正处在十字路口,对传统是坚守还是放弃,让许多人处于两难的境地,但人都是向前走的,如果总漠视现代也等于说漠视我们自身,如何更好的将二者揉成有机的一体,或许才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流行的歌手 凋谢了东坡居士的/大江东去 勃起的“下半身”/让性欲的猿啼 在夜晚的/灯红酒绿中 迷失了回家的门”

“被现实挤压的面孔 变形为/一张魔鬼的脸 用屁股思想的/冒号 让这个世界倒立”

“用一副犁杖的沉默 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锦绣画图//再以农夫昨夜的泪水 浇灌/一个香飘大河两岸的秋天”

“在孔老夫子的一滴/泪珠里游弋/一只蚂蚁的真诚/被淹死在深秋的黎明”

“一头老牛 拉着一辆破车/留下了一路阴影 一路叹息”

“一口年久失修的老井 已经/干涸成一团淤塞了的历史/记忆中的长河遭遇断裂/忘却了那个掘井的人//久旱无雨 井水已经干枯/人们无水可喝 站在井边望远/我的心中充满伤悲//水火相遇 相克相生/变革之道 虑始乐成/一场地覆天翻的变革正在进行”

张晓阳的这首长诗内容宽泛,包罗万象,写官员,写农民、写城市、写乡村、写历史、写现代、写崇高、写腐败、写君子、写小人、写动物、写植物……作者的笔下,形形色色都进入诗歌,但这一切似乎都是变异后的一种产物,他们相互之间都在进行一场又一场激烈的大碰撞。现代中国的悲哀并不是这个时代进步进步带来的悲哀,而是我们许多人被经济冲昏了头脑,一切“向钱看”,才造成这个时代的畸形。许多方面我们都乐意看到时代的进步,但是时代的进步并不是要牺牲所有的一切传统来作为代价。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不间断的延续,本身就是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也是一种强大的体现,那个民族敢与之相比?即便在元朝和清朝少数民族统治中国时代,文明也没有间断,可见汉文化是何等的具有征服力,为什么偏偏我们现代人就要把这一切抛弃在脑后呢?一切外来的都是好东西?这种媚外心里,将中国几千年的国格都丧失殆尽,岂不让人痛心耻辱?张晓阳的诗歌里面明白无误,毫不含畜的对此作出严厉的批判。传统与现实的碰撞,是这个时代的自然产物?或许是的,但中国人更应该冷静下来,去寻找真正的人生坐标,将传统与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明天服务,抛弃过去的人就是在抛弃自己的未来,这正是张晓阳想要告诉我们的。

灵动的诗歌语言

诗歌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读者进入诗歌的第一把钥匙,诗歌要表达的东西再好,如果读者没有找到语言的快感,同样意味着诗歌的失败。不论长诗短诗,诗人们都应该重视语言的运用。语言千变万化,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方式使语言焕发出生机和新鲜感。古往今来我们能熟记的那些名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且为大众喜闻乐见。但进入新世纪以来,诗人们对语言的运用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我们读到的现代诗越多更容易发现,诗人们已经进入一个玩弄语言的死胡同,读后根本不知所云,但他们往往还沾沾自喜,得意洋洋,这与自淫没有什么差别。其实这是对汉诗的一种背叛,让文字接受残酷的惩罚。读完张晓阳的长诗,发现他虽然非常重视语言的在诗中的作用,但对语言的运用却是抱着一种尊重与敬仰的态度来处理的。

“在时间的/灰烬里 一叶花瓣会成为大海”

“啃食着已经酸臭的一块/骨头 一不小心 咬到了/一支生了锈的箭头”

“刊登我诗作的一张报纸 被一个/时髦的女郎撕成两半 带进了/一所公厕 这个失眠的夜晚/迷路的豪杰 冲不破夜总会的大门”

“灿烂的夕阳 被一幢幢高楼切成/一滩碎片 高空的飞碟遭遇拦截的/红灯 逃亡的蟑螂穿过街道/沧桑历史 被一只外来的气泵抽空//悠悠千年 一缕轻烟 泪水里的/辛酸 早已被岁月的寒流风干/城头落日 把一杯热茶喝凉/暮色里 沿着昨天的脚印回家”

这些句子基本都是信手拈来,新鲜十足,让人一读就被其语言艺术征服。他的语言魅力基本都贯穿到了诗歌的字里行间,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运用都十分讲究,没有多余的感觉。从上面我们列举出来的这些诗歌片断,大家应该能够体会得到。他的诗歌语言虽然也有着某种前卫先锋意识,但绝对看不到任何玩弄语言的痕迹,每一个新鲜的词语和句子都是作者情感到达某种高度时自然而然的产物,我们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张晓阳的诗歌语言随时都在跟随他的情绪跳跃,随着情感的推进使语言焕发生机,是需要一定的功底的,张晓阳办到了,可喜可贺。

博大的思想内涵

尽管语言在诗歌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一首诗歌到底想要说什么?这才是读者最关心的事情,一首诗歌语言写得再好,如果主旨意义空洞,同样不会被认为是好诗。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诗歌要言之有物,其实诗歌真正要写出来的东西应该叫做“美”,美是诗歌追求的最高境界,美包罗万象,诗歌的思想内涵本身也就是一种诗性的美(当然有些作品并不一定要写出多深的思想内涵,只要能品出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美)。张晓阳的长诗《秋夜吟易》不论从那个角度欣赏,都有着博大的思想内涵,由此也可见作者生活体悟之深。

“断裂的太极 在一条大鱼的/脊背上 进行着一次艰难的分娩”

“多年的被囚禁之后/我早已不再是我”

“在追随真理的路上 一生/游走的我 只能对道路保持忠贞”

“莫登高 登高必遇险/做人就要低姿态”

“变幻莫测的人生 注定是一出/悲剧 辛辛苦苦一辈子/挖掘的竟然是埋葬自己的坟墓”

这首长诗,每一段都可以单独成章,且都充满哲理,需要好生玩味。诗歌的每一段意象都密集,指向多维,张力强大,每节甚至是每句每字,都能让人有所思、有所悟,作为一首长诗,这显得非常难能可贵,从而也大大的提高了这首诗歌的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如此之长的诗歌里面,把哲思提炼到如此地步,诗坛恐怕也是难找啊。

精准勾勒当下生存状态

任何一位诗人,都有关注现实社会的义务与责任,脱离现实的诗人永远写不出感天动地的好作品。一个写诗的人如果只知道沉浸在自己的幻觉意识当中,他的诗写路子只会越走越窄,幻觉虽然是美好的,但却经不起现实的考验,容易破灭,纵观当今诗坛,活在幻觉当中的人确实大有人在,所以最终他们又干干净净的消失在人群中,留下一串串可悲可叹的符号。现实可能是残酷的,但现实才是我们真正的生存状态,逃离现实就是背弃人生,这是一种不可取的生活主张,张晓阳对此是很明智的,不论他个人的生存状态如何,但他对现实却是真真切切的在关注。

“一对对男女 被彻底地/格式化了 在用黄金垒砌的/铜墙铁壁前 所谓爱情/被压榨的只剩下一堆碎片/那一场感天动地的化蝶 再也/支撑不起一个美丽的黄昏”

“小往大来 天下吉亨/泰极否来 长夜难明/一手遮天 把持朝政的/小人指鹿为马 大地昏暗/君子们总是无能为力//险哉 险哉 脆嫩的桑枝上/系着一个国家的宝鼎”

“有人骑着张果老的毛驴/看一群蚂蚁忙着上树”

“太阳落山了 花枝招展的/丽人们招摇过市 追日的夸父/迷失在这个灯红酒绿的黄昏//补天的女娲 被秋风拘禁/滴血的声音穿越云层/沦陷在昨夜都市的旋涡”

作者对当下形形色色人的生存状态描摹非常精准,不得不让人佩服。现实生活状况,如果放大来说,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我们绝对不能小视,张晓阳对现实社会只找出了病根,并没有给出任何药方,但这已经足够,药方非一人之力所能为,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尽管作者给社会找出的这些病根,带有他个人的主观色彩,但有勇气说出这些话,已经很不容易,这至少证明张晓阳还是一位清醒的诗人,还时刻把持着一个诗人的良知,比起那些吟风弄月的诗人,他是高明的。我们也相信,他所期盼的那个世界的到来只是迟早的问题,也正是我们国家努力追求的目标。

读《秋夜吟易》,就是在读一部社会大百科全书,通过作者的诗歌让我们对当下这个社会有了一次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张晓阳用他锋利的笔锋,将人性揭示得淋漓尽致,并进行了狠狠的鞭打,相信能使许多人得以醒悟。更好的去做人,把握好自己的道德天平,或许正是这首长诗最最直接要告诉我们的吧,也是作者最大的人生目标。在不抬高和贬低作者写作用意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这首诗歌有着极强的社会意义,也必将产生他应有的影响力,值得现代人深入研究与学习。“诗性 在交易中流失/诗意 在广告上变味/诗人 在都市里沉沦//一棵垂死的树 在向/李白的月光呼救”这可能是当下的一种真实状况,但这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也不是作者想看到的,那就让他早点远离我们而去吧。

(作者系重庆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浙江永康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华新韵学会荣誉副会长,中国青年诗人协会全委会委员,《长江诗歌》主编)

地址:321301浙江省永康市经济开发区铜陵西路三十二号世达公司办公室张乾东收

电话:13967919539

 

 
关于本院 | 投稿邮箱 |
Copyright (c) 2005-2024 www.chinayah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艺术院
通联:北京市通州区武夷花园牡丹园26—161—2C 邮编:101100 电话:010-89527251 手机:13264206542 QQ:597301913 电子信箱:szyh2002@126.com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3368号 京ICP备14037793号-1